果煜法師文集 / 法雲灌頂 / 黃巢過後,還收得劍否?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上一篇   |   下一篇  
黃巢過後,還收得劍否?     ─ 為災後人心重建而作
雖近年來,我多住於中部(台中、埔里)地區。而今年卻以因緣際會,而閉關專修於北部山區。故雖九廿一大地震時,略感搖晃得誇張、厲害。但於天明時,檢視周遭,乃全無異狀,所以也就不以為慮了。(當時雖斷電了好幾天,但我從未想到此與地震,會有任何關連。)

然過幾天後,適逢護關人員再次送補給品上山時,才將相關的報導,帶一部份上來。而我在聽聞和檢視相關的報導後,才真刻骨銘心地感受到這次大地震所帶給我的衝擊。連續好久,一直影像歷歷,無法忘懷。

隨後,乃有人討論:如何避免災難重生?其實誰也無可奈何!即使有些專業人士建議,如何準備緊急救護用品等。其也只是聊勝於無,自我安慰罷了!

也許由於前些日子,多在看《五燈會元》。所以竟於沈思間,回憶起這個公案。

《巖頭禪師》

問僧:「甚處來?」曰:「西京來。」師曰:「黃巢過後,還收得劍麼?」曰:「收得。」師引頸近前曰:「斬!」曰:「師頭落也!」師呵呵大笑。

僧後到雪峰,峰問:「甚處來?」曰:「巖頭來。」峰曰:「巖頭有何言句?」僧舉前話。峰便打三十棒,趁出。

我們都知道,黃巢是漢朝有名的亂賊,有所謂「黃巢殺人八百萬」。所以想必黃巢的災橫過後,唯戶戶家敗人亡,處處雞犬不寧。於是劫後餘生的人,必將想到『擁劍以自保』─趕快勤練一身武藝,至少如再有任何惡黨匪徒,便可用劍來保護其生命財產的安全。

所以這問題:「黃巢過後,還收得劍麼?」,對常人而言,如果回答曰:「卻未收得劍也!」那真是不知死活哩!豈不聞:「不經一事,不長一智。」若在經歷黃巢作亂後,竟還不知『擁劍以自保』,未免太渾噩了吧!

但是如果回答:「已收得劍矣!」─我乃全力作好『防護』的準備,卻是與『禪法』、與『解脫道』,了不相應。甚至唯南轅北轍而已!

所以對這個問題,是既不能回答『已收得劍』,也不能回答『未收得劍』,這是個兩難的問題。而高明的禪師,乃多好用這種問題來勘驗行者的功夫。

是以於巖頭禪師的公案中,乃問僧曰:「黃巢過後,還收得劍麼?」然而這僧是太生嫩了?還是過疏狂也?竟回答「收得」─劍在禪法中,乃一向被比喻為智慧也。故收得劍者,即寓言其已開悟矣。於是巖頭禪師甘脆引頸而近前曰:「斬!」─這『斬』,也不明說:是我斬你,還是你斬我。而那鈍根阿師卻一廂情願地以為「請斬頭去」,故曰「師頭落也!」於是巖頭禪師費盡心機,勞而無功,故也只好呵呵大笑。

被取笑過後,這鈍根阿師還不明就理,故又到雪峰禪師處賣俏。而雪峰禪師一聽之下,乃嘆竟有這種無可救藥之人,還是甘脆用棒趕出,免得徒費口舌。

公案到此結束,而禪機未了。因為對這個問題,我們還是不知該如何回應?其實禪法的問話,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的。故應機時會怎麼回答,還得看行者一向的功夫與臨場的心態。

也許是受到大地震無比的衝擊,故對這個問題,我乃直覺:「早粉身碎骨矣,何用劍為?」不是嗎?劍本是用來自我保護的,現若已粉身碎骨了,還要用劍作什麼呢?
佛法常謂:「觀無常,而得解脫。」然無常,其如何啟觀呢?或曰:看花既開又謝,而了悟無常。其實,對現代整日生活於都會區的人而言,不只要看到花既開又謝,已是很奢侈遙遠;而即使正看到了,也只是不關痛癢而已。甚至花謝了,花錢再買一盆就是了;行情多少,我都知道,不會太貴的。

由是以觀花開花謝而了悟無常,對整日生活於都會區的人而言,何乃太迂迴了。其實以觀無常而言,還是以「觀生命的無常」,最直接相應。而觀,若還得透過禪坐思惟而銘印心田,當很多人而言,也是太費事了。

而大地震的災橫,卻以無比的威力,而將對生命無常的感受,直灌入我們的心田中。所以即使不刻意修觀,這無常生命的感受,卻總鮮明地凸顯在我們的意識中。所以大地震,其實是修道中不可思議的逆增上緣。然真得受用者,何乃太少也!
為何得受用者,何乃太少呢?其實這只牽涉到「是否放下」而已!觀無常之所以能得解脫者,為能從面對、承擔而放下爾!既生命的本質,是如此的虛妄脆弱,則一切造作計較,又有什麼意義呢?於是從承擔、面對生命的無常、無我,故放下一切分別計較。以放下一切分別計較,故得解脫也。

否則,若只觀生命的無常而不肯去承擔、面對者,不只不能解脫,甚至將生活於更大的恐懼中。風聲鶴唳、草木皆兵,時之既久,難免要歇斯底里而精神崩潰也。

從浩瀚的時空中,看個人生命之本質,其恰如壯闊的瀑流中,由於不可思議的種種因緣,乃旋起一個個恍惚卑微的泡沫。這泡沫雖乍起現行,但何時將幻滅,卻未可知也。而待泡沫「噗」地一聲,破滅而復歸瀑流時,卻也找不到它原來的痕跡。

但是被無明蒙蔽的眾生,就是抵死也不肯承認這個事實。於是拼命造作計度,而妄想徒手遮天,卻只贏得一場夢幻而已!而大地震乃以最直接的手法,向我們袒示了生命的真象;但有的人,還是不肯去面對、承擔。
所以對已能面對、承擔而放下者,你再問他:「黃巢過後,還收得劍否?」─在大地震過後,你學會了那些應對之道。他也只能倖倖地回答你:「早粉身碎骨矣,何用劍為?」那些由於無明業障而交織纏綿的生死頑殼,早被大地震震碎矣,所以即使收得劍已,又有什麼用呢?

所以對能從大地震的災劫而直觀無常,故袒然放下者,生命卻已轉成解脫自在爾。如《圓覺經》中所謂:『譬如有人,自斷其首;首已斷故,無能斷者。』

雖凡俗之心,都怕死也。但人,只能死一次,而不可能死第二次。所以若已死過一次者,卻得不再怕死也。而觀生命的無常,乃是透過禪觀相應,而硬驅使自己穿過生死間的狹縫。於是當行者再回到人世時,因已死過一次了,故即不再貪生怕死矣!

所以災後人心當如何重建?以最勝義的禪法而言,還是全部踹倒,省得再瓜葛綿延!
或有人說:「這境界太高了,我們攀不著。心雖想放下,可是還很貪生怕死哩!所以我們還是得去鑄一把劍!」

好!退而求其次,乃不得不用劍。但請切記:此劍不是準備用來對抗別人的,而是用來整飭自己的。禪宗雖曰:以智慧劍,來降伏一切魔亂。但所降伏者,為內在的煩惱魔,而非外在其他眾生也。所以即使收得劍已,也不當如公案中的鈍根阿師,竟整日揮刀霍霍,欲尋人干係。

所以若再問:「黃巢過後,還收得劍否?」在大地震過後,當如何調理自心?我想,對多數人而言,乃首先慶幸自己能得劫後餘生。或如所謂『大寶未失』,或如古諺中言「留得青山在,不怕沒柴燒。」既命根還在,則一切總有希望的。

於是在慶幸自己能劫後餘生的欣喜中,對其他種種不順遂事,便當看淡一點,而能安忍自在。人心總偏向於不知足,故若最低要求滿足了,便其它要求也節節遞升,而到最後便只將自焚焚人而已。

在現實的世間中,不可能期許有完全的公平。如果完全公平,就不當有災變發生;或當一切人同受災變。而事實不然!所以既已不能要求老天爺公平,況能期許政府或慈善團體完全公平呢?所以對某些不如意事,或不公平待遇等,要在慶幸自己猶能劫後餘生的欣慰中,予以安忍、淡泊而得順應。

人與人間,掙來鬥去;猶如在蝸牛角上,競長較短。但不意間,老天爺一揮手,卻把整隻蝸牛給砸碎了。所以人還能掙鬥什麼呢?近百年來,由於科技的發達,遂使人產生了一種錯覺:人類已征服了大自然。於是既不再與天爭,卻轉為與人爭。因此每個人的自我意識乃愈來愈誇張,竟渾然忘了自己的侷限。而在這次大地震中,人乃驚覺於自己原還是如此的脆弱渺小。

人若必與天爭,卻因此反能肝膽相照,同舟共濟;人若只與人爭,卻唯爾詐我虞,鉤心鬥角。所以在大劫難後,人多反變成更有人性些;但是這期間,竟能維持多久呢?但願人們念念記取劫難的教訓,而不再為因循於斤斤計較的痼習而纏鬥不休!真的人再怎麼鬥,都鬥不過老天爺的,我們只自以為是和自討苦吃而已!

所以大地震後,當如何調理自心呢?首先以慶幸劫後餘生的欣喜,而放下種種不順遂事的計較,故能安忍順應。
其次,於災後的重建工作中,既須要經濟的能力,也須要專業的技術,尤其更須要眾人的溝通協調。以台灣整體的經濟實力而言,對重建所需的財源,當還能勝任有餘。(至於個體,就另當別論;這牽涉到救濟金,能否善巧分配的問題?)至於專業技術,我相信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;尤其若自沒把握,還可延請國外的專家協助。

但是若說到溝通協調,便令人憂心不已。在習於人與人爭的現代社會中,溝通協調乃愈來愈困難矣!我相信,在一切人中,由於心裡變態而處處欲佔人便宜者,應不至太多。大部份人還是希望公平互惠。事實上,如每個人都斤斤計較,則誰也佔不了什麼便宜。反之,若人人謙讓隨和,則也吃不了什麼大虧。然以謙讓為主的溝通協調和以計較為尚的溝通協調,便天地懸隔矣!

而在一群體中,若其中有一份子,率以謙讓為德,則其他人也受影響;於是溝通起來,便順遂得多。反之,若其中有一份子,乃競以計較為務,則其他人受其影響;於是溝通起來,便困難多了。所謂:「君子之德風,小人之德草」。願在溝通協調的過程中,能倡以謙讓作表率;而非以計較、惡霸、孤立、獨行,而為「始作俑者」。

前已說到:人與人間的競爭豪取,猶如在蝸牛角上,競長較短。但不意間,老天爺一揮手,卻把整隻蝸牛給砸碎了。所以既爭不得什麼大餅,何不謙讓、隨和些呢?

從佛法因果的角度來看世間,愈惡性競爭只將使彼此更貧乏而已!而謙讓、隨和、佈施,反才是培福的根本。所以或從整體的考量,或從長遠的關照,都不當作無謂的斤斤計較才是。願在溝通協調的過程中,不只能迅速有效,而且乃皆大歡喜。
每次在災變之後,不管政府或民間團體,總是以「救人一命」為最優先的課題。故即使動用再多人力、物力,只要能於斷垣瓦礫中,再撿回一條人命,便是無上的安慰與欣喜。但是我也不得不感嘆:為何總得到瀕臨死亡的地步,才有人刻意關照呢?

事實上,很多災變,都牽涉到人為因素。所以若平日只唯利是圖、草菅人命;而等災變發生時,再來忙著兔死狐悲、清理善後;有誰真相信他們的善心呢?

而即使好不容易才撿回的人命,是否又被珍惜了呢─既被自己珍惜,也被社會大眾珍惜呢?我敢說:當他不再成為新聞焦點時,即不再被社會珍惜。當災變的印象已漸漸模糊時,他也不再被自己珍惜。

所以何時才知當珍惜生命呢?唯待已瀕臨死亡的關卡。否則,既不知珍惜自己的生命,也不曾珍惜著別人的生命。

或說:「你這話,未免言過其實,我們何嘗不珍惜自己的生命,何嘗不珍惜別人的生命?否則何必每天忙著討生活呢!」

答云:「我不認為貪生怕死,就是珍惜生命。所謂珍惜生命者,當積極有效地發揮生命的功能!」

問曰:「當發揮生命什麼功能呢?」

答云:「既不確認當發揮生命什麼功能,難怪其不能珍惜生命!」
關于何為生命的意義?以及如何發揮生命的功能?這本是見仁見智的問題。而在此,我也不想引用高深的佛學,或俐落的禪法,而將境界標得太玄。

我相信秉「學習與奉獻」,來作為生命的目標,對一般人而言,應是切宜的。所謂學習者,既學習知識、技術,更學習智慧、解脫。至於奉獻者,乃從互動中,共完成人格的成長、智慧的成熟,以及慈悲的應現。於是在不斷地學習與奉獻中,生命乃得以更崇高、更壯闊、更落實、更袒然。

問曰:「前既謂早粉身碎骨矣,何用劍為?現為什麼又標舉這麼多呢?」

答云:「也不妨礙吧!雖不貪生怕死,但何妨隨當下的緣而善巧施為!」

所以除非已確認生命的意義,並積極去努力,人才能真珍惜其性命的存在。於是從珍惜生命的存在,故並將珍惜、感念一切相關的善緣。所以現代人大都只消極地貪生怕死,而非積極地珍惜生命。故除非已瀕臨死亡的境地,人乃多醉生夢死而已!於是在大地震後,我們不只得重建家園,也得重新檢點心田。否則徒為辛苦地撿回生命,卻不能善加利用,則何必多此一舉呢?

最後說到「感恩心」,在斤斤計較、唯利是圖的工商社會中,能夠油然發起感恩心者,真不可思議也。然若斤斤計較、唯利是圖,乃為增加我們的富足;但既以對立、挑剔、抗爭、抱怨的心態,則即使多佔得一些財產,其實也只讓人更加貧窮而已!

因富足未必佔有,佔有未必富足。佔有是外在的形勢,富足是內在的充實。若能如古人所謂「與天地並生,與萬化合一」才是無上的富足。所以若能時時提起感恩之心,雖孑然一身,兩袖清風,還是比那些貪婪不仁者,富足多了。

或說:「在災變過後,能不抱怨,已是難能可貴了,還要我們感恩什麼呢?」

答曰:「如古人謂:塞翁失馬,焉知非福。福禍交關,非常人所知。至少,能常存感恩心者,乃能轉禍為福。」
古來多謂「人定勝天」,然人如何能勝天呢?現代人以為科技愈發達,便能勝天也。事實上以科技而圖勝天,絕是不可能的,環境保護的問題早說得明白了;尤其在遭逢大地震這種慘事後,人才更體會到人類原還是如此的渺小。

但是從佛法的角度,乃將還謂「人定勝天」也。或問:「既科技已不能勝天,更憑何而能勝天呢?」答曰:「憑智慧道德也!」

因為所謂「天」者,也不過眾生的「共業所感」而已。故若眾生修福向善,自感得風調雨順,國泰民安。反之,若為非作歹,目無法紀;則天降夭孽,五穀不收。從共業所感的道理看世間,則人命長壽,非僅是醫藥發達的緣故;風災地變,也非僅是氣象的緣故。雖共業的趨勢,無法用科學予以量度,但人心若善,自轉娑婆為淨土;人心若惡,難免天災復人禍。

所以在災後的復健中,人心的調理才是最深切而長遠的課題。否則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,終無有寧時。以上僅提出個人的建議,唯願斟酌而善運用之。
果煜法師文集 / 法雲灌頂 / 黃巢過後,還收得劍否?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上一篇   |   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