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煜法師文集 / 禪悟密法 / 引言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上一篇   |   下一篇  
引言
相信各位(也包括我自己),皆未料到我會在此時開講這一課程,因此於正題之前,先略敘此事因緣。 黃蘗希運禪師曾說:「大唐國內無禪師」。我們知道,中國禪宗自六祖惠能大師以來,宗風大盛;尤其又經南嶽懷讓、馬祖道一、百丈懷海等的苦心經營,更是人才輩出─馬祖座下能有八十四人坐道場。為何黃蘗希運禪師於彼仍嘆道「大唐國內無禪師」?又說:「馬大師下有八十四人坐道場,得馬師正法眼者止三兩人!」詳細的緣由我不清楚,但可確定的是:黃蘗希運禪師的標準很高。

反觀台灣這幾年來禪風大行,禪師特出─有本土產的,有國外來的,有年老的,有年輕的。在到處喧嚷的禪七活動中,一打就是幾百人。禪師這麼多!禪風這麼盛!這是台灣人的善根福報嗎?至少我不認為,因為這牽涉到禪的根本定義─因於不同的定義,就有不同的禪師。
禪,如照中國最初的定義,唯「覺悟」而已。因此如不能開悟,即不能稱為「禪」。而在台灣這些禪師的教授中,究竟有多少是以「開悟」為宗旨的呢?我認為少之又少!

禪,其次是四禪八定,以修定為首要。比如「數息法」,充其量只是修定的前方便,跟開悟的禪,其實還遠有一段距離。而在台灣所打的禪七中,反是以修定為主。

禪,在台灣現代所教授者,卻多標榜著「生活禪」─禪在生活中,禪在當下裡。在「不離現世」的前提下,藉用禪的理念、禪的方法,來使身心更為吉祥、安樂;甚至在待人處世間,更能順暢、圓融。尤其在繁忙的工商社會中,更希望借用禪法來疏緩緊張的情緒,來喧洩壓抑的心結。因此便有各式各樣「包裝」過的禪法,如吉祥禪、山水禪、微笑禪等,流通於世。

因此,從開悟的禪到修定的禪,著實已降了一格;從修定的禪到生活的禪,更是降了一大格。所以台灣這幾年,有禪無禪?是禪非禪?至此應很明白。
台灣禪怎會變成這副德性?其來有自!因為這關乎「究竟與方便」的老問題。禪,如論究竟,當以開悟才算究竟;尤其以大悟徹底才算究竟。既小悟不算究竟,更修定、生活禪等不算究竟。

然不究竟,並非毫不可取。如生活已不能寬鬆落實,修定便有困難─一坐下來,便妄念紛飛。而修定若未得力,參禪更無個入處。因此以修定為尚的禪,或以生活為導的禪,是法非法?就要看:是只把它當參禪的「前方便」?或劃地自限,得少為足。

在目前的禪授中,能明確表明修定禪或生活禪,只是參禪的前方便者,雖有但不多。而更多的是劃地自限,得少為足。他們常輕蔑地說:「禪既不離生活,你們又何必盤腿練坐,深山隱居呢?」因此能把修定或生活,當作參禪的前方便者,雖非究竟,但仍不失為正道。反之,劃地自限,得少為足者,便非正道。

至於很多外道,假禪之名,魚目混珠,猥褻正法,更是到處皆然。因此雖皆名為「禪」,是究竟還是方便?是正道還是非道?就不能不細細分辨,才能印實。

因此「台灣寶島多禪師」,終究是「掛羊頭賣狗肉」者多─不出狗肉禪與戀世禪的本質。為什麼標榜生活禪呢?因為戀世情結不能消融故也。而很多人之所以教授禪,也不過是把它當作事業的手段:借以招攬信徒,自抬身價。因此也可名為「淘金禪」。於是既教授者不出戀世情結,豈受學者就能免乎?因此,你纏我,我纏你,纏來纏去;論解脫,連個門影也沒有!還纏得不亦樂乎?豈非可悲可憫?
對於以上所說,台灣這幾年來種種的變態禪,我不是不瞭解。但即使是憂心忡忡,卻也無可奈何─因為我沒有更大的能耐,來斡旋天地,扭轉乾坤。雖然我在禪修上,也曾有一些基礎的體驗;雖然這幾年來,帶過一些禪修活動,風評也算不錯;甚至很多人更鼓勵我多舉辦禪修活動。但我總覺得心有餘力不足─對於禪修的理念、方法,我還未能整理得更有系統;至於教授的層次、方便,更只能依樣劃葫蘆。因此雖禪門裡天下大亂,我還寧可隱居深山,閉門造車。

然新近中,於禪修又有一些體驗;並且因此使我對禪修的理論和方法,有了更成系統的整理與肯定。於是乃有講此課程的動機。

但講於此時此地,是否正適宜?其實我也蠻懷疑的!因為即使現在雖比以前有系統,卻不代表已完美了。尤其以各位的修學經驗,是否也是合聽此課程的時機?我更悶訥!但是若此時有因緣、有意願不講,待他日是否有更好的因緣來闡明,我也不肯定─諸行無常,誰知道!因此我寧可先現在講,而期於來日作更完美的補充。

此課程的內容,大致是以我個人修學的體驗為主軸,而吸收禪宗或密宗某些相關的說法。有些禪密的體驗或教授,即使書中再三重覆,但乃我體驗所不及者;我還寧可持疑而不取。或雖引用,而保留「懸疑」的態度。

因此對講授的內容,我不敢謂為「公理」;以修行而言,無所謂公理,乃在於對機。我用得上的法門,不見得就適用一切人。但即使非謂為「公理」,至少還是個蠻完整的「個案」,還值得各位參考。
有人問:此課程既名為「禪悟密法」,是否與密宗相關?於是對於此「密」字,我乃有三層次的解說:

一、法本無祕密:所謂法住、法位、法爾如是,有佛、無佛,本皆如此。然法雖無祕密,卻非每個人都能覺了。於是已知者謂為平常,未知者乃為祕密。

二、與「密宗」較有關係:在中國佛教所謂的八大宗派,天台、華嚴、三論、唯識,乃較偏究教理,故少述及修行的方法與證量。淨土與律,雖重行持,但也未考究證量。故八大宗派中,只有禪和密較用心於分辨修行的方法與證量的高低。於是既都是佛教,又都是從人來修;便會有很多共通的體驗。

我個人雖未修習密法,但也涉獵了一些密教的典籍;於是對其中某些證量,與我禪修的經驗能相輔相成者,則儘以吸收消化。我們知道中國禪宗,一向較偏重心法─即所謂的無相法門。因此對某些修行過程間,身心變化的諸般現象講得很少,甚至反對行人去喧說。而密宗對這些倒是講得較多,恰可彌補禪宗之不足。因此在此課程中,我乃借用某些密宗的觀念與名相,用以詮釋修行過程中的某些體驗。

三、對機故密:在佛教中有謂契理與契機兩大教授。若契理,乃闡明宇宙天地間,萬物變化的共通道理,故可每人皆受用。故講經,乃不妨幾百人、近千人共聽。而修行,則重在對某些習性業障的對治,故宜契機。譬如對貪欲重者,宜教不淨觀;對瞋心重者,宜授慈悲觀。不淨觀對瞋心重者,慈悲觀對貪心重者,皆將為毒害。因此對當機者說,非當機者不說,故為祕密。

因之此課程,只各位來聽;這一方面雖受限於場地的大小,一方面我也不認為此內容,宜廣諸大眾。其實密宗最初的定義:也是對當機者說,非當機者不說。

因此各位於上過課後,即使要將此課程內容轉述他人,還宜再三斟酌,慎重其事。這不是說有什麼祕密,甚至關乎什麼「智慧財產權」的小問題。而是對不當機者說,於兩人皆有妨害。
修禪,其實也不難;難的是一般人不能一心一意、心無旁鶩地去修習祂。就如這課程訂於每星期三上,很多人都跟我反應:若訂於周末不是更好嗎?我們既可正常的上班,又可安心的聽課?我說:將上課時間訂於星期三,這便是第一道考題;如果你們考不過,那就不用來上了!這不是誇說我講的內容有多精彩,值得各位拋頭顱、洒熱血去爭取祂。而是若一個修禪者,不能永將禪修的功課排在第一順位,那他修禪鐵定不能成就。各位若想等公司的事處理好,家中的大小安頓好再來修禪,那就等龜年才開悟吧!

所以我講課以來,從不接受「隨喜」上課者。在世間中,要修習一樣技術,欲成就一樁事業,都得下很大苦心;更何況此欲斷離煩惱、了脫生死的大事,何能以輕心、散心而能成就。

在目前「多元化」的社會中,大家都有很多好忙的、很多好攀緣的。於是雖佛書這麼流通,禪法這麼盛行,卻沒有幾個真正受用的。尤其以禪法而言,絕不是可聽聽就好,或一天只坐個一二小時,就能窺其堂奧的。因此禪法教來教去,終究只是纏法和蟬法而已。

我常說現代人修學的通病不外乎:貪多嚼不爛,欲速則不達。各位若真想修禪,還宜深自檢點才是。
以下我先將課程的主題,標示顯了;再逐題詳細解說:

一、從滿頭霧水到大悟徹底
二、從參禪、入中脈、透頂到開悟
三、兩類話頭的參法
四、疑情與道心
五、正氣與第三鼻
六、中脈的層次
七、正經、奇經與中脈
八、參禪的時機
九、止觀與大手印
十、總結:中道與法身

此前四個主題,乃直闡述參禪與開悟的問題;因此善根深厚者,便能一了百了,無復疑慮。但很多人禪未參上去,便已脈障現起而用功不力矣!於是為對治脈障,次有三個主題。若脈障漸除,則復回到參禪的法門。因此,此課程絕是以參禪開悟、出世解脫為唯一訴求,而不落於生活禪的窠臼中。各位想聽,還當先有如此的心理準備才行。
果煜法師文集 / 禪悟密法 / 引言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上一篇   |   下一篇